怎么理解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”

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出处

怎么理解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”?

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”,这句话出自唐朝王勃《滕王阁序》,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,能安然于贫困,通达事理的人,能够看清自己的命运。实际上,现今流传更广的版本是“君子见机,达人知命”,很少版本作安贫,按原作上下文理解,见机是洞察事物,知命是通达事理,语义上更相符。

但既然提到安贫,我们就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安贫。

君子安贫

君子很好理解,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,一直以来被读书人是为做人的标准,谁都想做君子,哪怕是小人,也会把自己包装成君子。无他,只因为君子会得到人的尊重,得到更多的好处(当然这是针对伪君子而言,真君子是不在乎在这的)。

安字也很好理解,就是安然,安稳之意。

这句话重点落在一个“贫”字上,所谓贫,并非专指贫穷,它同时也有逆境、不如意等意思,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里,能够安贫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情,如陶渊明就是一个君子,为什么呢,因为他再穷,所处的境遇再糟糕,他也能安然于当下的处境,种豆赏菊喝酒,不为五斗米折腰。

我们细数一下历史上那些因“贫”而受到歌颂的君子们,如诸葛亮,掌一国之权,鞠躬尽瘁一生,临死不过几亩薄田的财产罢了;在如刘禹锡,在朝廷上被排挤,到地方上还被穿小鞋,住着破房子,他却写出《陋室铭》这样的名作言志。

你看,不论陶渊明,还是诸葛亮、刘禹锡,他们都贫,但后人歌颂他们,认他们是君子,真是因为贫穷吗?并非如此,我们歌颂的是他们身上那种生活贫穷、身处逆境,却不忘初心、奉行道德准则的高尚品质。

安贫值得歌颂吗?

安贫是儒家很重要的思想,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读书人,但贫穷和逆境真的值得歌颂吗?
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,他们生活穷困,却不知努力,不求上进,当旁人给予劝诫的时候,他们总是搪塞推脱,甚至因此忌恨,更可笑的是有些人,他们并不是安于贫穷,而是安于“我穷我有理”,我是天生的弱者,你们这些有钱人天生应该施舍于我,否则就是为富不仁。

这些人的贫穷啊,不值得同情,更不值得歌颂,生活的穷,可以通过努力改变,但思想上的穷,是无药可救的。

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…君子忧道不忧贫”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坚持心中的道,不为外界的困境所干扰,这才是我们对安贫歌颂的本质,安贫是要高尚的道德准则加持的,不是不求上进的保护伞。

富贵与贫穷

我们都听过守财奴的故事,觉得很可笑,但比守财奴更可笑的,我们姑且称之为“守穷奴”。

这种人就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,圣人说君子安贫,他们就认为只有安于贫困才能成为君子,为了达成内心对君子的追求,一个劲地求穷,父母妻儿都饿死了还坚守着内心的所谓“道”,会错了圣贤的意,苦了一家子。

实际上,是否君子,跟富贵或贫穷有什么关系呢?《聊斋志异·黄英》有句话说得好:

“人固不可苟求富,然亦不必务求贫也”。

人不可以为了富贵而做苟且之事,但也不必去追求贫穷。

无论贫穷和富有,秉持内心的善念,坚守做人的道德标准,但求问心无愧,就可以称为君子了。


逃票去看老虎因为穷吗?

当然不是。

去年我在超市买东西,巧遇一个抢包的贼,把他抓住之后,他和我说:“我也是没办法,要生存”。

我当时就问他:“你要生存,别人要不要生存?”

受害人是个胖胖的小姑娘,后来我和她在超市保安室等警察的时候闲聊,她从县城到市里打工,一个月工资不到2000块钱,包里有她刚取的500多块钱生活费.

这和为了省150块钱逃票,道理是完全一样的,什么是自私?就是枉顾他人的利益,动物园毕竟不是公益事业,动物要吃饭,饲养员要开支,以前每个城市都有动物园,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了?就是因为市场经济环境下,要靠开动物园赚钱很难。

类似事件下的穷,只是很多人损人利己的借口而已。

要说穷,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穷。

贫穷实际上是一个客观的经济指标,需要在搜集全国居民收入数据的基础上,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,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公告,2015年中国的贫困线标准是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,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全年纯收入低于9000元才算贫困人口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城乡差距不断加大,这就导致了很多人,只觉得自己钱不够花,完全忽略了中国依然有近7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也只有他们,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。

贫穷和富裕,并不应该是一种主观感受,而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客观现象,自从人类有了财产这一观念以来,均贫富的社会都始终只是一种空想而已,靠主观感受来定义贫穷,那么恐怕每个人都是穷人,与真正的穷人的相比,这种精神上的“穷人”才是更可怕的,因为多年的警察工作使我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,虽然贫穷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,但是贫穷确实足以使人丧失理性,在欲望和理智的搏斗当中,理智总是很容易败下阵来,太多人因为“贫穷” 走上了犯罪道路,但是那时指引他们的,已经不再是求生的本能,而是贪婪和嫉妒。

很多人对宁波事件的死者抱有同情心态,其实是因为对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,中国人自古就讲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孔子也说过,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,就是说君子能够安于贫困,小人遇到贫困,就会胡作非为,虽然我个人反对将人划分为君子或者小人,因为人是复杂的,难以定义,但是人的行为,是比较容易评价的,而宁波事件中的死者,因损人利己而遭遇不测,只能说是恶有恶报。

我出身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,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铁路的装卸工,但是穷也要穷的有骨气,不能把贫穷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,是他自幼教导我的道理,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,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真正了解贫穷,去理智的面对贫穷。

“成熟的人,不与朋友争贫富”你怎么看?

谢谢!成熟的人,必然是阅历丰富的人,经过坎坎坷坷,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,总结了经验,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辛勤奋斗,用血汗换取了成功的秘诀。成熟的人,尊老爱幼懂得感恩,朋友处事无怨恨;不与外人争钱财,对人热情很勤奋。成熟的人知道富不是争来的,而是挣来的。你走你的路,我过我的桥,各人致富自有招。人生朋友三六九,贫穷富贵皆都有,朋友多了路好走,患难能帮伸援手,只要努力去奋斗,贫变富来少忧愁。

?

有位视察我校的领导说过:“既然你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,就要安于清贫”!这话对吗?

看到这句话,我再想除了老师,哪个职业还能用贫穷来绑架?于是我搜索了一下”既然选择了某某职业,就要甘于贫穷“结果真的令我大吃一惊:搜索的结果全部都是教师!

我很奇怪:是谁把教师和贫穷划上了等号?为什么要把教师和贫穷划上等号?这种绑架,到底是不是对老师的侮辱?

一、有权力,要甘于贫穷,教师有吗?

”既然选择了某某职业,就要甘于贫穷“,我觉着这句话应该是用来提醒一些有权力的职业,因为这些职业最容易出现”权钱交换“的腐败现象,既然选择了权力,就不要想着发财了。

但是,老师有什么?有权力吗?没有!工资高吗?不高!那为什么要老师甘于贫困?老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,在不违法不违规的前提下,增加收入,是不是也违背师德?

那些演讲中用”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,就要甘于清贫“的人,扪心自问一下,你是在唱高调?还是没能耐?还是虚伪?如果给你一个机会,让你既不违法又不违规的凭能力赚不少的钱,你会选择放弃吗?如果上级部门给你涨工资,让你的工资在当地属于高收入群体,你会选择甘于清贫吗?同样的话,送给这位领导,你说这句话时,心安吗?

二、老师贫穷了,教师的尊严在哪里?

贫穷不是错,但是贫穷了,教师的尊严在哪里?当学生直接告诉你“老师,你不要管我,如果伤害了我,我家有的是钱,可以告到你倾家荡产”时,你告诉我老师的尊严在哪里?

当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我很尊重老师,私下里却非常看不起你这个穷老师时,你告诉我老师的尊严在哪里?

当老师穿着便宜的地摊货,在讲台上给一大批富二代、官二代灌输”知识改变命运“时,你不觉着这是十分滑稽的事情吗?

如果你在师范大学,给未来的老师们讲”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清贫“时,这些追梦少年又有多少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?优秀的学生,怎么能不逃离这个职业?

贫穷不是老师的错,但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你让老师耐得住贫困,就是想让老师生活在底层。

三、老师需要的是奉献,而不是贫穷,只有贫穷,才是敬业吗?

我觉着视察领导如果把这就话改一下,老师也许更能接受: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,就要甘于奉献。

是的,老师这个职业,你怎么讲奉献,都不足为过,因为这就是一个良心活,成千上万的老师都在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,为了别人的孩子,牺牲自己的孩子,对别人家的孩子的了解,比自己的孩子还多,这是由教师这个职业特点决定的。

但是,用贫穷取代奉献,听着就非常让人不舒服,当一个人穷怕了的时候,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捞钱,当有利益诱惑时,他就可能经不住诱惑。比如教师违规办辅导班的问题,如果老师收入都非常高,又有多少人会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,去赚那些不该赚的钱呢?

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,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“,这句话是不是也适用于教师这个职业呢?

我是”赢在高三“,专注教育,用心解答教育问题,如果对你有帮助,欢迎关注!

为什么有人说富人和穷人做亲戚吃亏都是穷人?

这道题是合乎逻辑的大实话的提问。

富人,正因为能称之富人,满脑子的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本来创造出利益最大化的实现,他们昼夜的思维和梦想都是在寻找着不是机会的可能。

所以,他们的任何行为都要精算出能否赢利才与你做交易,包括是原有的亲戚,后来的儿女亲家。亏本?他宁可老婆与人私奔,也要逼她脱掉值钱的外衣外裤才能让她滚,(因为他在外面己忍痛花钱饲养着同样也能去赚别人钱的女人)。

穷人与富人做亲戚,穷人绝不是无本,他是带着自己的自尊,才能得到富人吃剩的半杯羹,给的时候还不忘补上一句“要感恩”的冷言刺语,以此来解他给你剩物的恨。

如果这位穷亲戚是楞头楞脑的老实人,他即使几年才上一次富亲戚的门,在他们眼神里都不如一粒尘,因为是尘他还要挤一下眼睛,而他们只是用眼角的冷光来扫一下你是否已知趣的出门。

答这道题绝不是针对所有的富人,因为本答题者并不穷,既不仇富,也不捧穷,而确实是有些富人对钱财的喜欢就完全放弃了应有的人性存在,你连在穷亲戚身上都不给他一点自尊,都不愿吃些给点旧衣旧裤的亏,你让别人怎么会对你的富有会产生好感?可以不考虑自身,也应顾及古人,更应为了后人,因为变异的人性绝不可能三代安稳。

你怎么理解“君子固穷”?

这是孔子回答弟子子路的问题。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:

孔子一行从陈国出发到楚国去,中间要经过蔡国。而蔡国正处于吴国和楚国交战的中间地带。有一次,孔子被一伙乱兵包围了七天七夜,带的粮食全部吃光。弟子们又累又饿,好多人都病倒了。

我们再来看看原文: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见曰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 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

翻译成现代文就是:孔子在陈国断了粮,跟随的人都饿病了,不能起身。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:"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?"孔子说:"君子安守穷困,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。"

被围几天了,粮食都吃光了。性急的子路忍不住了,面带怒色来见孔子,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孔子回答说,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”。子路抱怨说,“难道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一天吗?”言外之意是,老师你整天教我们要施行仁义,但是怎么我们老是这么倒霉?看来子路的立场不是太坚定,有点怀疑老师的学说了。

孔子告诉子路,“有道德学问的人,处于穷途末路之时,仍然能够保持君子的节操;无道德学问的人,在穷途末路之时,就会胡作非为”。孔子补充说,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”。意思是,“有志向的贤人君子,从来不为了保全生命而害人,只有以牺牲自己而成就正义事业的。”

事实上,孔子在告诉我们,一个君子,无论任何时候,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,要树立一种底线思维,这个底线就是要遵守大义大道,而不会因为穷途暮路,就放弃自己的底线,而胡作非为。在这个方面,孟子有更加明确的说法,他说,富贵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,贫贱不能移,要保持君子之风。孟子还为君子指出了一条路,那就是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,这就是君子固穷的最好的注脚!

君子能够安于穷困是什么词的意思?

君子固穷1、释义:君子:有教养、有德行的人;固穷:安守贫穷。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,不失节操。2、出处: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’”

孔子孟子之流,是合格的传教士吗?

孔孟之流应该不是传教士,传教士是传播宗教的。不过,他们与传教士也有相似之处,都是传播思想的。孔孟之流应该算是传道者,因为他们及其一些弟子究其一生都在学习,著述,授徒,传道。所以,从广义上来说,他们也算时传教士。

人都是有局限性的,何况是几千年前的古人,他们的思想中肯定有糟粕,但我们不能把板子都打在他们身上,况且有很多封建残余思想是后人强加给他们的。

为什么说他们传道者呢?

首先,他们内心强大,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。有救民于水火的济世情怀。曾子说过,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,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他们把宣扬仁爱作为自己终生的责任,这种担当精神付出的是一世的精力,一生的时间。

孔子一生致力于内圣外王的学问,注重修练自身思想修养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人不知而不愠,人家不了解我,不知道我有才干,我不会生气。只会反思自己,担心自己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多,能力还不够强大。这就是孔子强调的君子能够安于贫困,小人则不然,就会任意妄为了。如果有机会就会用礼乐治国,他认为只有百姓安乐,才会国富民强。他也曾在鲁国由大司寇做到国相,可惜因国君接受了齐国的美女,乐队,不理朝政而放弃相位,去周游列国。当时的春秋晚期,不知破了多少国,亡了多少家,死了多少人,社会动荡不安,孔子竟然舍弃法家思想去富国强兵,竟然想着以德治国,这当然不为当世所容,只能处处受到排斥了。尽管天下如滔滔洪水般混乱,尽管他和弟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的野外,粮食断绝,危在旦夕,他还是放声歌唱,讲诵之声不绝,这样的从容,淡定,不正来自于对自己思想的坚定信心吗?正所谓,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其志。

孟子的话 ,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?更是豁人心胸,令人激情澎湃。男子汉,大丈夫,生于天地间,岂能不干出一番事业?

其次,孔孟之道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,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,我们每一个都不自觉的受到其教化和润泽。孔子传承了古代经典文献,整理归纳了六经,才使春秋以前的文化没有断层。尤其是《易经》,无愧于六经之首的称号。那时几千年前,文字产生以前,先民们用符号所表达的智慧,孔子为它做了系词。所以说,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孔子,由于他,古代文化才没有断绝。

孔子曾说,吾道一以贯之,我的道一直贯穿着一个原则呀,那就是‘恕’。看来,孔子的思想,一直以修身为本。

儒家思想强调入世,它规划了一个人成才的路线图,那就是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。修身要做到温和,善良,恭敬,简朴,慈爱,他特别强调了‘敬字’,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发自内心的,主一无适的去做好。

齐家,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更难了。拿现代的家庭来说,怎样教育好孩子,怎样孝敬父母,怎样让一家人和睦相处,还真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。对孩子,我们不能做到恭敬,严肃,不能树立威信。不懂恩生于害,一位溺爱,顺从。让孩子们自立能力越来越弱。适当违逆孩子,约束孩子,才是为孩子长远打算。对于父母,就更让我们汗颜了,多少人能做到和颜悦色地孝敬父母呢?这真叫‘色难’。

儒家思想还提出了最高的社会理想,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。人人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,人人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。人人厌恶浪费财物,人人厌恶不出力气。每个人都有饭吃,每个人都有事做,这不就是现在倡导的平等,民主的社会吗?

还有,孔子不只是博学之士,不是书呆子,还是一位身体力行者。他自己说,因出身卑贱,所以什么事都会做。他身材高大,多才多艺,文物双全,会驾车,射箭,会计,辩论,弹琴 。武能定国,文能安邦。他的学生中就有子路,公良儒等武林高手,有子贡等的辩论,社交人才,有冉有等的管理人才。看来,孔孟之道,不只是洒扫应对的学问,它是经世致用的。

所以说,孔孟之道是真正的传道者。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。

你对子路问孔子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是怎么看的?

子路曾问孔子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子路之问,是在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,遭遇一生当中最困厄之时的发问。这则故事记载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,情节大致是这样的:

楚使人欲聘孔子于陈蔡之间,陈蔡大夫怕孔子不利于己,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。孔子及一干弟子不得行,绝粮。所从弟子大都情绪低落,心有怨尤,孔子却讲诵弦歌不衰。子路愠而见孔子曰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孔子的回答是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

孔子知弟子有愠心,乃召子路而问曰:“《诗》云‘匪兕匪虎,章彼旷野’。吾道非邪?吾何为于此?”子路曰:“意者吾未仁邪?人之不我信也。意者吾未知邪?人之不我行也。”孔子曰:“有是乎!由,譬使仁者而必信,安有伯夷、叔齐乎?使知者而必行,安有王子比干?”子路出,子贡入见,孔子又以同样的问题和方式问子贡。子贡曰:“夫子之道至大也,故天下莫能容夫子。夫子盖少贬焉?”孔子曰:“赐,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,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,君子能修其道,纲而纪之,统而理之,而不能为容。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。赐,尔志不远矣!”子贡出,颜回入见,孔子又以同样的问题和方式问之。颜回曰:“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莫能容。虽然,夫子推而行之,不容何病,不容然后见君子!夫道之不修也,是吾丑也;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,是有国者之丑也。不容何病,不容然后见君子!”孔子欣然而笑曰:“有是哉颜氏之子!使尔多财,吾为尔宰。”

子路伉直识浅,在困厄面前直接了当地质问老师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意思是夫子您为天下贤能君子,怎么也有困厄而无计可施的时候。子路明显带有怨恨的情绪,并对夫子之道及其可行性产生怀疑。孔子也不客气,回复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意思是君子在困厄时有定力,能够安守本分,而小人则在遭遇困厄时失了方寸准则,他就会不守规矩而肆意妄为。这就直接把子路归为小人一类,因为子路遇事浮躁,失了规范准则。

孔子知道随从弟子们内心不爽,必有怨尤,于是设置了一个问题来考察弟子们的修养水平及定力。他问到:《诗经》上说“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”,我们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,却都被困于野外,难道我们的道有什么问题吗?我们为何落到如此田地?第一个回答的是子路,子路在困厄中就从根本上对夫子之道产生了质疑,出现了信仰危机。怀疑夫子之道不伸,是由于其不仁;夫子之道不行,是由于其不智。孔子对其回答极度不满,反驳说,假使仁者的主张都能得伸,哪还有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;假使智者的谋略都能得行,哪会有被剖心而死的王子比干?

接着回答的是子贡,子贡虽然未从根本上质疑夫子之道,却认为夫子之道不能适应当时社会,难为诸侯所容,建议夫子稍贬其道以求诸侯之容,这就充分反映了子贡忧困不忧道的实用主义的品格。所以孔子批评他说,不修尔道而求为容,端木赐啊,你的志向不是很远大呀!

最后回答的是颜回,他说:“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子莫能容。虽然,夫子推而行之,不容何病,不容然后见君子!夫道之不修也,是吾丑也。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,是有国者之丑也。不容何病?不容然后见君子!”颜回的回答,头脑清醒而又坚持操守,审时知世而又笃信夫子之道。颜回和夫子一样,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,都无怨无悔,不会迷失信仰,动摇信念,所谓“吾道一以贯之”。颜回修养深厚,俨然有夫子之风,他的回答直入夫子之耳,大慰夫子之心!孔子由衷地赞许颜回,竟然这样对他说:“假使你将来富贵了,我愿做你颜氏的管家。”何其高的评价!

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君子当然亦有穷,穷然后见君子!君子固穷,不以穷而失道、贬道,穷当励志,其道一以贯之,挫而弥坚。道天生而不求为世所容,其道不一则已无道。道为足,容为履,岂有削足适履者?君子修道不求容,君子穷而不改其道,穷且不容然后见真君子!君子固穷修道,小人穷然后见斯滥也。

(本文由子夏故坛原创,欢迎关注,带你一起长知识)

说一位君子能安守于贫困可以用什么成语表达?

是不是安贫乐道

【释义】安贫:安于贫困;道: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,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、信念、准则。处

境虽很贫困,仍乐于坚守信仰。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,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。

或者是这个

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(三国"蜀"诸葛亮《诫子书》)

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,就不能使志向清白;没有宁静的心胸,不排除外界干扰,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。诸葛亮认为,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,切戒浮躁,甘于寂寞,方能成才。

原文标题:怎么理解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”

原文来源:"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即刻删除!"